硬碟跟隨身碟的差別丨全方位解讀+選購建議(2025超強指南)
本文是關於硬碟跟隨身碟的差別的全面介紹,您可以瞭解到兩者之間的儲存原理優缺點、壽命和使用場景的差異,獲取最佳選購指南後,可以進一步瞭解適用於隨身碟與硬碟的資料救援方案。
硬碟與隨身碟都是很常用的儲存裝置,前者一般用於內建在電腦裡面,而後者可以連接到不同的裝置。
除此之外,它們還有哪些差別呢?我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硬碟或隨身碟?參閱以下內容,即可全面瞭解隨身碟硬碟差別。
問題:想請教硬碟和隨身碟差在那?
【最近在選儲存裝置,才發現USB隨身碟也有1TB的了。那麼,1TB USB隨身碟與1TB USB固態硬碟,它們容量一樣大,體積也一樣小,是不是只有名稱不同而已?】
第 1 部分:核心差異對照表
想瞭解硬碟跟隨身碟的差別?隨身碟當硬碟用是否可行?您可以先簡單瞭解下兩者之間的核心差異,包括儲存方式、容量範圍、傳輸速度、耐用性、體積與便攜性、價格以及常見用途。
請注意,硬碟一般分為 HDD(機械硬碟)與 SSD(固態硬碟)。在對比硬碟和隨身碟差別時,需要分別進行討論。
特性 |
硬碟(HDD/SSD) |
隨身碟(USB Flash Drive) |
儲存方式 |
HDD:磁碟機械讀寫 |
快閃記憶體 (NAND) |
SSD:快閃記憶體(NAND) |
||
容量範圍 |
HDD:1TB~20TB |
16GB~2TB (主流 32GB~512GB) |
SSD:256GB~8TB |
||
傳輸速度 |
HDD:80~200MB/s |
20~450MB/s (USB 3.2 Gen1/Gen2) |
SSD:500~7,000MB/s |
||
耐用性 |
HDD:怕震動、壽命 3~5 年 |
耐震、擦寫次數有限 (約 1,000~10,000 次) |
SSD:耐衝擊、TBW 壽命指標 |
||
體積與便攜性 |
較大(需外接盒或內置) |
極小巧(可直接放口袋) |
價格 |
HDD價格較低,SSD價格較高 |
價格較低 |
常見用途 |
電腦主儲存、資料備份 |
臨時傳輸、系統安裝碟、隨身攜帶 |
第 2 部分:技術原理與效能差異
硬碟跟隨身碟的差別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:技術原理與效能。參閱以下內容,就可以全面瞭解。
1、硬碟(HDD/SSD)
💬 HDD(傳統機械硬碟):透過磁頭在旋轉磁碟上讀寫資料。
- 優點:容量大、成本低,適合冷儲存(備份)。
- 缺點:速度慢、噪音大、耗電高。
💬 SSD(固態硬碟):使用 NAND 快閃記憶體晶片,無機械結構。
- 優點:速度極快、耐震、低功耗。
- 缺點:價格較高,長期不通電可能遺失資料(QLC 顆粒)。
2、隨身碟
💬 原理:同樣基於 NAND 快閃記憶體,但控制器與介面簡化。
💬 速度瓶頸:受限於 USB 介面與主控晶片,通常低於 SSD。
💬 寫入壽命:低階 TLC/QLC 顆粒耐用性較差,不適合頻繁寫入。
第 3 部分:使用場景推薦
硬碟跟隨身碟的差別還可以表現在【使用場景】方面。下面是硬碟與隨身碟的使用場景。
適合硬碟(HDD/SSD)的情境
- 電腦主硬碟:SSD 裝系統+軟體,HDD 存大量資料。
- NAS 網路儲存:HDD 大容量適合多人共享備份。
- 影音剪輯與遊戲:SSD 高速讀寫減少載入時間。
適合隨身碟的情境
- 臨時檔案傳輸:分享文件、照片給他人。
- 系統安裝/救援裝置:製作 Windows/macOS 開機媒體。
- 跨裝置輕量攜帶:簡報、音樂等小檔案隨身存取。
使用提示
新購買的隨身碟無需初始化(格式化)就可以直接使用。而新購買的硬碟(HDD 與 SSD)則需要先執行初始化(格式化)才能使用,這也是一個硬碟跟隨身碟的差別。
第 4 部分:選購注意事項
硬碟和隨身碟差別後,您可以開始選購硬碟或隨身碟了。如何選擇呢?參考以下內容並結合自身需求,以確保選到最適合的儲存裝置。
硬碟(HDD/SSD)
HDD:
- 選 CMR(垂直式)技術的 HDD,不要選擇 SMR(疊瓦式)技術的HDD,這將有效保證穩定寫入。
SSD:
- 優先選 TLC 顆粒的 SSD(耐用性優於 QLC)。
- 購買前請檢查 TBW(總寫入量)與保固年限,TBW 與保固年限越高越好。
隨身碟
💬 速度標示:至少為「USB 3.2 Gen1(5Gbps)」或更高規格。
💬 安全加密:商務需求可選指紋/硬體加密款式(如 Kingston IronKey)。
💬 耐用設計:金屬外殼、防水防塵(如 SanDisk Extreme Pro)。
選購建議
- 【大容量】 + 【性價比】 >> 傳統 HDD
- 【極速】 + 【耐用】 >> SSD
- 【便攜】 + 【臨時傳輸】 >> 隨身碟
重要提示:如何快速救回硬碟或隨身碟資料?
使用不當、病毒攻擊、誤刪除等情況可能發生在所有裝置上,包括硬碟與隨身碟。這些情況都會導致嚴重的資料遺失,有沒有可靠的救援方法呢?由於資源回收筒等功能不適於隨身碟,因此最適合的方法只有 2 個:【備份】與【資料救援軟體】。
由於備份需要提前準備,並不適合大部分使用者。因此,專業的資料救援軟體才是更好的選擇。在這裡,推薦您使用 AOMEI Partition Assistant for Recovery。透過以下內容,進一步瞭解這個軟體的優點、下載方式與使用方法。
- 支援所有儲存裝置,包括SSD、HDD、隨身碟、記憶卡、外接硬碟等。
- 可復原刪除的影片、照片、Word、Excel等1000多種類型的檔案。
- 可適用於格式化、系統當機、病毒攻擊、誤刪除等各種資料遺失場景。
- 能夠與 Windows 11/10/8/7 系統相容。
- 可以保留已復原檔案的原始格式、名稱以及目錄。
如果想要同時在多台電腦上無限量地復原資料,請升級到 AOMEI Partition Assistant for Recovery Technician。
延伸閱讀:隨身碟硬碟差別的常見問答
1、隨身碟當硬碟用是否可行?
2、隨身碟算硬碟嗎?
3、外接 SSD 和隨身碟誰更快?
隨身碟:頂規款式(如 SanDisk Extreme PRO)約 420MB/s。
4、為什麼隨身碟容量比同價位 SSD 小?
總結
硬碟跟隨身碟的差別有哪些?您可以從儲存方式、容量、傳輸速度、耐用性等方面進行對比,全面瞭解兩者的優缺點後,就可以根據使用場景進行選擇了。也可以參考本文提供的方法來選購硬碟與隨身碟。
無論是硬碟還是隨身碟,若在使用過程中有發現任何資料遺失情況,都可以嘗試本文介紹的 AOMEI Partition Assistant for Recovery 軟體進行救援。